授课教师简介:
王敏敏,学生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咨询师。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1)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为导入,结合危机事件中的心理援助理论与技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特点及表现。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帮助大学生正确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初步掌握紧急危机情况的干预方法和基本的心理危机处理技能,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2.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国内外疫情状况的对比,弘扬正能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感恩生活、热爱祖国等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授课内容 | 思政融入点 |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
生命的意义 | 通过“抗疫故事”,让学生思考生命的存在意义,以及那些为疫情牺牲的英雄的生命意义,并进一步体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 | (1)生命的意义 通过国内外疫情数据对比,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以故事、视频、信件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抗疫故事”,让同学们分享下对抗疫故事的感受:无私奉献的英雄让人敬佩、生命无价、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小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2)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每个个体都是60万分之一的生命奇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生命的短暂性 出示人生刻度尺,让同学们画一画自己的人生刻度,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性。(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学会珍惜生命。) 生命的脆弱性 在各种灾害、疾病面前,生命非常脆弱。(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并引出自杀数据,让同学感受到危机并不遥远,引出接下去的课程内容。) |
危机信号的识别 | 通过“生命留言”活动,让学生知道网络暴力的危害,学习识别危机的信号,提高个人的道德文化素养,还网络社会一片和谐。 | (1)危机的概述 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危机的反应有哪些?(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提高危机意识,并且尝试去识别危机信号。) (2)生命留言(小组活动) 观看“网络生命留言”及留言后的网络评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感受,并说说如果你看到了这个留言,你会发表什么评论。(让同学们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并且学习识别危机的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学会珍惜生命、重视生命。) (3)自杀危机的信号(头脑风暴,教师总结) 通过全班同学头脑风暴的形式,总结自杀危机的信号。(使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了解并掌握心理危机识的基础信号,重视生命。) |
心理危机的处理 |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同学们意识到面对那些危机边缘的学生,我们的一些关心帮助可以挽回一条生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 (1)角色扮演:拯救失恋的TA(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身份角色,来切身感受,遇到危机事件,我们可以怎么处理。表演后,分享表演的感悟。(让学生参与并沉浸其中,切身感受危机事件时的体会,在感悟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生命至上,积极联系他人,主动寻求外援,④步骤(P226),⑤后期跟踪(让学生在尝试处理心理危机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误区一:否定、批判其想法;误区二:试图通过强调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转意;误区三:避谈自杀;误区四:答应对其自杀念头进行保密;误区五:在其突然好转时,放松警惕。(通过知识的讲述和案例的分析,让同学们感受到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尝试处理危机,并学会珍重生命。) (2)危机后应对措施(头脑风暴,教师总结) 开展叙事;提供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有用的放松技术等。(学生分享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同学共同讨论可行性,帮助学生学会自助成长,学会处理危机。) |
感恩生活 | 通过一组“酸甜苦辣”图片,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 (1)温馨图片 通过分享温馨感人的图片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生命的美好。(积极引导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以期达到学生对自身、他人乃至他类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2)感恩作业 课后作业:此时此刻,回想那个最让你感恩的人,下课后给他/她留言表示感谢。(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解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陶冶健全人格。) |
三、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本质上是一种关注心灵、重视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和展示生命的意义,为了学生完整而具有个性的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与感受分享,因此课程各环节的设计会更多地以趣味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享感悟等形式开展,同时小组计分的组间竞赛方式会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在“生命的意义”教学环节中,以国内外疫情对比数据作为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祖国的自豪。同时以《十四亿人的抗疫》真实记录短片,更加真实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述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奇迹性、生命的短暂性、生命的脆弱性,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奇迹性活动中,以生命诞生的1/600000的概率性,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因为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短暂性活动中,以生命刻度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计算自己剩余生命的长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脆弱性活动中,以真实的案例、全国的自杀死亡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在“危机信号的识别”教学环节中,先以讲述及案例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心理危机以及判断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然后以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开展分组头脑风暴竞赛,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小组发言后,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地总结介绍心理危机后个体在躯体、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身心反应。此外,以《生命的留言》——一个网络暴力致死的真实案例,开展危机前信号识别的教学。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重视网络言语的规范性、责任心,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文化素养。
在“心理危机的处理”教学环节中,用拯救失恋的TA——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扮演体验的方式,切身感受到当危机来临时的各种情绪情感。同时通过心理危机处理的原则、心理危机处理的误区、危机后的应对措施三个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及危机处理技能,使同学们在遇到危机时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增强学生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及对每一个生命负责的责任意识。
在“感恩生活”教学环节中,以图片赏析、分享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不易、生命的坚强,进一步感受生命的不易,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最后以感恩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抒发自己对家人、朋友等的感恩之情。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依托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与活动形式,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贯穿教学始终,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理论、专业等多方面的成长,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本案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在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建构起成熟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2.以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珍惜生命
本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多使用体验式教学,着力于更深层次的生命对话,将心理知识转化为心理技能。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积极思考,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3.以“抗疫故事”,弘扬发展中国精神
本案例中采用了大量“抗疫故事”,让学生在动人的事迹中感受到中国正能量,让学生体验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正能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帮助更多的00后认识到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