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太胜教授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训(厦门站) 作经验交流

时间:2025-04-17浏览:26

202541014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训(厦门站)在人民网(厦门)内容科技产业园等地举办。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思政课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话“大思政课”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同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新篇章。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太胜教授受邀作了“善用大资源,汇聚大合力——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生活化’大思政实践探索”经验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毛高仙、陈亚青、张欣然、但桃共同参会。

  

在经验交流中,吴太胜聚焦现实困境分析、核心问题研判及实践路径探索三大维度,围绕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剖析。他以“如何重构理论与实践的原生关联”为破题之问,直指当前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层矛盾,并深入剖析“分离为何可能?分离是否必然?何以缓解分离?”三个问题,为破解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困境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吴太胜重点围绕“大思政课”建设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展开系统阐述,他指出,破解思政教育难题需以“四维突破”为着力点,推动育人效能全面提升。一是“抓住一个核心”,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聚焦思政课“办好、讲好、学好”三大环节,构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机制二是用好两种资源”,创新校内育人机制,构建“校内育人与社会育人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三是遵循“三大规律”,强化规律研究,夯实学理支撑体系四是破除“四种倾向”,回归思政育人本质。针对“去理论化”“去生活化”“去实践化”“去学校化”问题,提出“理论扎根、实践赋能、生活浸润、学校主导”四维改革。如通过“思政+社会大课堂”“思政+数字技术”等创新模式,让思政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会上,吴太胜还以我校生活化思政实践为典型案例,分享展示了我校开“知行合一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地融合”的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以及“310条统工程”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等实践与探索经验生动呈现了“大思政”教育的创新范式,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好评。

本次会议由本次活动由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主办,北京数字思政研究院承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破解思政教育中的核心矛盾与关键难题,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