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简介:
吴艳,学前教育学院专任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近年来,主持杭州市教师教育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方向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项、主持以儿童科学探究能力为主题的横向课题1项等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树立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守正创新、乐于合作等科学精神;
2.坚定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3.秉持正确的儿童观,提高科学素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具有家国情怀,匠心致远。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内容。
授课内容 | 思政融入点 |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
提出问题 | 1.独立思考 2.问题意识
| 1.通过“谁可以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明确在实际组织活动时,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的观察等预设问题,并将该问题转化为幼儿的问题。 2.通过“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明白若是教师提出问题,则教师应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提出的能力。教师还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这里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以作示范。 |
猜想假设 | 1.尊重幼儿 2.独立思考 | 1.通过思考“猜想假设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探究过程并不是直接让幼儿进行操作,也不是教师告知答案再让幼儿检验探究,而是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先让幼儿基于生活经验做出猜想,这也是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的体现。该环节也容易被部分同学遗漏。 2.通过“猜想假设可以记录吗”,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明白该环节可以记录,起到以免遗忘,以及与验证对比的作用,且可以用绘画、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 |
实验验证 | 1.科学精神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手脑双挥、匠心致远”的学风 | 1.教师准备若干沉浮材料,请学生操作材料,开展沉与浮的实验验证活动。学生也可以将自己身边而非教师提供的一些物体放入水中进行验证。该环节主要用了实验法,学生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感受材料沉浮的状态。 2.基于以上实验探究,学生回答“实验验证”的意义,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精神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运用问题引导法,学生思考回答“实验验证中,教师的组织要点有哪些”。 |
记录描述 | 1.客观公正 2.守正创新 3.乐于合作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1.通过小组合作法,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沉浮记录表,并拍照上传智慧职教,教师智能投屏,通过展示法与学生一起点评记录表。不同人设计的记录表能体现不同的思维与想法,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在表格设计中体现巧思,然后学生优化表格。通过对比猜想和验证的记录,能很直观地呈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上记录表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记录描述中,教师的组织要点有哪些”,重点强调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记录表是不一样的,要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问题,不可一刀切。 |
结果讨论 | 1.尊重事实 2.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 1.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即对某物体的沉浮的猜想如何,验证结果又是如何,以此巩固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且已语言输出的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该环节也可以表达沉浮科学主题可以进一步探究的想法,这也是一种执着探索精神的表现。 |
科学家的故事: 黄旭华 | 1.“苦硬进取、惟真惟实”的校风; 2.职业信念、家国情怀、奉献社会 | 1.运用影视教学法介绍运用沉浮原理的科学家故事,即播放黄旭华事迹介绍短短以及《功勋》中黄旭华三十年从零开始设计的核潜艇成功潜行的激动人心片段。 2.学生发表观后感。该过程可激发学生对我国科学家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奉献祖国与社会的崇敬之情,催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启迪、坚定个人职业理想和信念,并懂得科学精神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
三、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对案例进行描述,包括信息化载体、参观体验、课堂讨论、考核方式(成绩中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字数不超过1500字。
本课程案例选取的内容是“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运用“智慧职教”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来看:
1.课前活动:教师课前于智慧职教发布课前活动,主要包括“猜想-验证式”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视频和课件;检测学生观看视频效果的在线作业;主题讨论:“什么东西会浮起来”活动设计。
2.课中活动:基于课前主题讨论:“什么东西会浮起来”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发表思路。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梳理并引出“猜想-验证式”实验探究活动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描述、结果讨论。其中,“实验验证”是课程重点,而“记录描述”容易被学生忽视,设为课程的重难点。
(1)提出问题:教师强调幼儿探究的问题应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关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发法启发学生:教师应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应有问题意识,善于思考,能够进行价值判断;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如为使沉浮实验活动更有趣,教师可以这样问:“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开始啦!现在有6位选手,请你们猜猜看,哪些选手跳入水中会浮起来,哪些选手会沉下去呢?”。
(2)猜想假设:通过思考“猜想假设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白该步骤强调幼儿的实验探究并不是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进行验证,而是基于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基于经验的猜想,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也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同时,该环节可以与后续的实验验证结果进行对比和碰撞。通过“猜想假设可以记录吗”,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明白该环节可以记录,起到以免遗忘,以及与验证对比的作用,且可以用绘画、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
(3)实验验证:该环节运用实验法,具体是教师在讲台摆放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缸,木块、泡沫、树叶、乒乓球、硬币、石头各一个。请学生将以上6样物品纷纷放入水中进行验证。通常,该步骤可采取分组验证的方法,保证幼儿更好地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该部分体现了“手脑双挥、匠心致远”的学风,凸显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在实验中检验和发现真理等。
(4)记录描述:该环节运用小组合作法,小组成员在8分钟内共同设计“猜想-验证式”下的沉浮记录表,并拍照上传智慧职教,教师智能投屏,通过展示法师生共同点评,再优化表格。师生还共同讨论记录描述的指导要点,教师重点强调不同年龄幼儿的记录表是不同的。该部分重在记录表的设计和记录,掌握将科学过程与过程转化成图像或符号的能力;同时,通过“猜想”和“验证”两栏的对比,树立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
(5)结果讨论: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以此巩固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且已语言输出的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该环节也可以表达沉浮科学主题可以进一步探究的想法,这也是一种执着探索精神的表现。基于科学活动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实际上幼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简单表达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不简单。
(6)科学家的故事:黄旭华
教师以影视教学法,扩展介绍运用沉浮原理的科学家故事,即播放黄旭华事迹介绍短片和优秀影视作品《功勋》中黄旭华三十年从零开始设计的核潜艇成功潜行的激动人心片段,并请学生发表观后感,以此催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即感受科技兴国,激发对我国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增强专业信心、树立专业使命感。
课后活动:1.学生完成教学效果自评表和课程评价表;2.课后附件作业“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功勋》于敏篇、黄旭华篇、孙家栋篇、屠呦呦篇、袁隆平篇(至少看一个),谈谈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结合课程所学谈谈对日后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启发”。评价主体与占比:教师占60%,学生互评30%,互评2份奖励10%。
四、教学成效
简要评析该案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描述与课程育德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字数不超过500字。
课程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与分值占比,即知识经验15分、方法能力30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5分。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主要体现该案例的思政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通过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和课后作业的分析可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猜想-验证式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与组织要点,而且在做中学和思维碰撞中感受到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以及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以幼儿为主体的验证性实验活动,考虑记录表的年龄适宜性等,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践行正确儿童观的重要性。从学生观看《功勋》中黄旭华事迹片段的神情、课中发表的观后感、课后撰写的观后感等,能够感受到这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崇拜、对科学家的尊敬、对科学精神的崇敬,以及满满的家国情怀,也更加坚定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念。课后作业中,学生纷纷表示要切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注重对幼儿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早期培养。此外,学生还表示,教师精心设计的这节课,大家的学习状态与氛围更好了,原来幼儿科学活动这么有趣,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蕴含着这么多科学精神,这些科学精神对自己也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