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舞蹈基础与儿童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适应舞蹈教育需要的正确身姿、具备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成为有创新能力,且能跳、会教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本课程团队在立德树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课程的隐形思政教育功能,挖掘师爱为先、儿童本位、团队协作、文化自信、实践创新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发展。
1.通过舞蹈的美育功能,选择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作为素材,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设计思路
知识点 | 思政融入点 |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
舞蹈形象的塑造 | 传承保护非遗传统民间艺术 | 欣赏公益短片《中国梦娃》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 |
基本步伐的运用 | 理解、认同民族文化审美标准 | 1.做好课前热身 2.对组合中的单一动作进行上下肢分解教学 3.主题动作的分解教学 4.反复练习 教学方法:示范法、观察法、练习法 |
舞蹈动作的类型与关系 | 1.理解、认同民族文化审美标准 2.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 | 1.做好课前热身 2.对组合中的单一动作进行上下肢分解教学 3.主题动作的分解教学 4.反复练习 教学方法:示范法、观察法、练习法 |
队形调度对主题表现的升华 | 集体主义精神在群舞中的体现 | 1.教师讲解常用舞蹈队形 2.学生分组进行创编 3.教师对学生创编进行耐心指导 4.学生分组进行展示,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创作实践法 |
三、具体实施案例
思政元素 | 教学方法 | |
通过云班课app自主预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非遗民间艺术,体会非遗民间艺术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 欣赏法、练习法 | |
课中: 分析《中国梦娃》的形象塑造 | 在课前预习基础上,通过提问—回答—总结的互动方式,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艺术中承载的传统审美标准,理性看待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之间的差异。基于对传统审美的认同基础上,思考舞蹈形象在塑造过程中应如何体现中国元素。 | 欣赏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示范法 |
课中:学习舞蹈基本步伐 | 基于对传统民间文化理解认知进行练习。 强调群舞表演整齐划一。 | 示范法、练习法 |
课中: 回看《中国梦娃》视频,引出舞蹈中的两种基本动作类型及其关系。 | 通过提问—回答—总结的互动方式,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艺术在流变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各民族艺术之间的互相交融与发展,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 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提问法 |
课中: 1.讨论舞蹈队形中的几种常见形式 2.为作品创编队形 |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群舞表演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群舞片段展现作为范例,使学生感受整齐划一所带来的视觉震撼效果,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 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 |
课后: 布置作业:在课堂作品基础上编配开场、结尾造型,并将编排好的视频上传至云班课 | 以学生课后作品为例讲解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中国精神,强调集体主义主导下的群体行为对人的精神鼓舞和震撼。 | 讨论法 |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课堂表现、线上作业相结合。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10%),肢体表演能力(50)、创编创新能力(20%)、语言表述能力(20%)。其中语言表述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对舞蹈作品中思政育人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成效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中国梦娃》的表演重点及鉴赏要点,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完善自身内在素养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加深对儿童舞蹈表现特点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团队协作的模式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次创作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舞蹈的美育价值,理解“人类对艺术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内涵。此次教学后,教师与学生又组织学习了一系列传统文化题材的儿童舞蹈,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舞蹈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学生的反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增强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要以儿童为本,在教育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好下一代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