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文:《民宿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9/16浏览次数:1158

授课教师简介:

    朱永文,副教授,旅游学院会奖旅游专业群负责人,入选杭州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学名师培养、杭州市131第三层次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杭州市属高校领雁计划,曾多次荣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公开发表论文16篇,主编教材1本,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及其他课题5项,主持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分项目《民宿行业020创业》建设。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高职高专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获评中文组优秀指导教师。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培育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

2.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3.具备“乡村振兴,守住乡愁”的社会责任感;

4.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匠人精神;

5.增强依法做事的法律意识;

6.培养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

7.坚定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内容。

授课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1.民宿的相关认知

2.民宿的合理选址

践行两山理论

融入乡村振兴

1.在《民宿的相关认知》项目教学中,在课堂上以乡村振兴的案例为背景,融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内容,结合民宿的开发,丰富乡村旅游的专业内涵。在课后让学生组成团队,开展乡村民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分组交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民宿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乡村振兴意识。

2.在《民宿的合理选址》项目学习时,设计提问导入:“民宿一般会建在什么地方呢?它们对自然环境有什么要求吗?”学生简单回答之后,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习近平的“两山”理论的起源、背景,分析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价值,让学生领会“两山”理论的精神,了解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分析莫干山的“大乐之野”、丽水松阳的“过云山居”两家民宿选址的合理性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影响民宿选址的环境景观要素:风景佳、视野好,坐北朝南、山环水绕,有溪水边上流过。单元项目学习总结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践行“两山”理论、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护美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创造幸福生活,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1.民宿的合理选址

2.民宿的装修设计

3.民宿的日常管理

传播法律知识

坚持诚信守法

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诚”,就是真诚、诚实;所谓“信”,是指信用、守信、信任。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社会安乐和平的基础。这是在分析“民宿的合理选址”的开场白。引入相关法律,强调选址的法律风险,要充分考虑民宿的住房有无违建,有无房屋产权租赁、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在租赁农村住房开设民宿的,不但要有规范的合同,还要熟知村规民约。

2.在分析民宿的装修设计时,强调要遵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省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等。

3.在民宿日常管理学习中,强调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与《法律基础》等相关思政课同向同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让学生把法律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了依法全力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信心。

1.民宿的相关认知

2.民宿的营销推广

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乡土文化

1.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身份标志,文化自信首先要求对民族文化有高度的理性自觉。乡愁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血脉。在《民宿的相关认知》项目教学中,分析民宿的特点时,强调结合本土地域文化,民宿的灵魂在文化、功能在生活,万变不离生活功能、不改文化灵魂;乡村有了历史才有生命,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有了乡愁才有我们精神栖息的家园。

2.在《民宿的营销推广》项目学习时,强调“本土文化的运用”,将本土元素嵌入到民宿日常管理中去,比如邀请当地匠人展示手艺、建设农具展览馆、乡土文化才艺展示等。乡愁是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和事,是永远盘踞在我们心里难以泯灭的对故土一切事物的怀念,是藏于心底经过时光陈酿、往事勾兑的一坛醇香美酒,是我们的根和最宝贵的财富。乡村民宿留住了自然村落,更是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心灵的归所,培养了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1.民宿的经营策略

2.民宿的装修设计

3.民宿的管家服务

细节成就品质

树立匠人精神

1.在分析《民宿的经营策略》时,引导学生明确“极致的细节”、“参与感互动”、“讲情怀的故事”的民宿三大核心经营理念,告诉学生民宿的经营不能采取标准化的布置和服务,而要将硬件和服务的细节做到极致,让每个住客能从每一个细节里感受到民宿主人的良苦用心,感受到家的温暖。

2.在分析《民宿的装修设计》时,进一步提出:所有的元素造就了最终完整的作品,无论是室内家居、景观盆栽、品牌符号、装饰艺术等,都要做到在细节上取胜,细节成就完美。

3.在分析《民宿的管家服务》时,强调管家要知晓严谨的规范操作,更要在细节处时时刻刻体现“家”的氛围。

4.用成功民宿的经营案例,引导学生重视日常学习和工作的细节小事,为学生养成严谨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奠定基础,“树立匠人精神,铸就精彩人生”。

1.民宿的装修设计

2.民宿的经营策略

倡导创意设计

培育创新精神

在《民宿的装修设计》与《民宿的经营策略》项目学习时,突出注重创意,强调“一千家民宿应有一千个风格”。发展民宿,需要有服务规范和管理标准,但不可要求“千家一面”、“千村一面”。我们要更多地倡导创意设计,让每家民宿都能体现经营者对乡村生活的诠释,融入设计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悟,适应入住者对乡村生活的诉求,从而实现民宿主题的多样化,住所设计的个性化,餐饮文化的本土化,闲暇活动的多元化,旅居生活的常态化。满满的创意,风格各异的“表达”,正是对乡村生活的多种理解和“表述”,正能适应和满足人们对于乡村民宿和乡村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向往和诉求。通过这种专业知识与思政相结合的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1.课程教学设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融入乡村振兴,担当社会责任”而展开。针对我国民宿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民宿行业相关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设计课程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突破学科限制,突出实际工作环境现状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设计三个学习情境:民宿开发、民宿经营、民宿管理;与此展开设计九个学习项目:民宿的相关认知、民宿的合理选址、民宿的设计装修、民宿的经营策略、民宿的营销推广、民宿的成本控制、民宿管家服务、前台客房服务、民宿日常管理。这些项目蕴含着两山理论、乡村振兴、法律意识、诚信经营、文化自信、匠人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

2.课程教学实施

实施“互联网+教学”,《民宿经营管理》课程获校级精品在线开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并被推荐为疫情期间校级线上教学优秀案例。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课前布置预习的内容和要求,预习单元教案、PPT课件、相关微课等;课中实施师生教学互动,包括签到、讨论、提问、头脑风暴等;课后进行作业布置和提交、教学分析、成绩评定等。例如:在讲述《民宿的合理选址》项目时,先简单介绍了松阳过云山居民宿的基本情况,再播放民宿介绍的短视频,然后通过职教云平台实施头脑风暴“过云山居民宿选址的合理性有哪些”。限定时间内,48位同学中有46位同学参与此次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之后,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打分,对于参与的同学都给予肯定,回答到位的同学给予表扬;基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归纳并补充分析,最后总结形成影响民宿合理选址的要素:环境景观、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市场因素、交通条件、政府支持、地域文化、法律风险等,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乡愁”,树立法律意识等。

邀请知名的民宿设计者、顾问、优秀管家走进课堂担任实践方面教学,开设专题讲座等。课程的教学团队,还包括杭州蓝莲花开民宿团队的负责人段金虎,他在杭州青芝坞、湖州莫干山、绍兴新昌、上海朱家角、江西赣州等地开了30多家民宿,有着丰富的民宿设计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而且还出版了专著《把一部分时间留给陌生人(如何开一家受欢迎的民宿)》;课堂上,他把10年来民宿创业、经营管理的心得与学生分享,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润物无声”。

3.课程教学评价

倡导过程性考核、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课程实践、项目设计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围绕着“融入乡村振兴,担当社会责任”的课程思政大背景,实施课程作业改革,注重培育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前往自己家乡(或者周边乡村)开办一家民宿。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布置相应的课程单元“小作业”:家乡民宿的合理选址;家乡民宿的装修设计;家乡民宿的经营策略;家乡民宿的营销推广;家乡民宿的管家服务。在一系列课程单元“小作业”实践的基础上,最后形成期末课程考核“大作业”——家乡民宿的策划方案,作为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无论是课程单元的“小作业”,还是家乡民宿的策划方案的“大作业”,在考核评价中始终突出“思政”的考核元素,并在考核评价指标中占据一定比例。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思政”的接受、应用、体验、发挥、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启发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点燃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教学成效

1.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图片、视频、小电影、微信、微博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新媒体,把抽象的“思政”结合到专业,讲具体、讲生动,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让“思政”真正入耳、入心、入脑。

2.课程被推荐为疫情期间校级线上教学优秀案例,注重课程思政,凸显了在线课堂的育人特性。直播课堂中讲解“民宿的相关认知”项目专题时,紧紧围绕着“融入乡村振兴,担当社会责任”而展开,结合课程知识点巧妙凸显“思政味”。直播教学时,授课教师都提前20分钟打开直播通道,播放精心挑选抗击疫情主题公益MV和宣传片,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

3.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两山理论,融入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去担当社会责任;增强依法做事的法律意识,培养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坚定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匠人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了从事民宿行业及相关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浙江杭州富阳高科路198号 邮编:311402
浙ICP备09020157号-6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0443号
访问量:592032024年04月03日
杭科院微信公众号